
【永兴县融媒体中心6月17日讯】乡贤,根植乡土,蕴含着见贤思齐、崇德向善的力量,是传递乡风文明的榜样。永兴县太和镇在10个工作村分别成立了乡贤议事协调机构,将各村德高望重的老人、退休老干部、老党员、退休教师、复退军人等乐于参与村级事务的人纳入乡贤群体,成为矛盾调解、村级自治的带动者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,引领乡风村风文明新风尚,带来乡村治理之变。
“乡贤”垂范,助力乡村善治
太和村老党员廖建民,曾在外地工作,在工作执勤时勇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,帮助某小区抓获入室盗窃嫌疑人。如今作为村里的乡贤,平时积极组织和参加村乡贤议事会,协助村里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和矛盾。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个典型就是一盏明灯,太和村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乡贤,他们在村委的号召下主动加入环境整治、文明创建、矛盾调解的桩桩“小事”中来,用自己的良言善行感召群众、垂范乡里,凝聚道德力量,为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贡献一份力量。
“乡贤”治理,助推民生改善
样下村黄泥组地处偏僻,村民饮用水水源受周边环境影响,未达到安全用水标准。“我们喝的水用的水水质很不好,这个问题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,喝这里的水总是不放心啊!”村民李大伯带着抱怨,将问题反映到乡贤议事会上。议事协调成员及时与村委沟通,由村委牵头联系乡贤刘小林及村民代表多次碰头协商,将“安全饮用水”列入民生实事工程,积极寻找新水源。目前,安全饮水工程已完工,配备了两台全自动水泵,确保2600米管道正常供水,解决了样下村15个组村民小组,1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。
“乡贤”文化,打造议事平台
七郎村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,成立乡贤议事协调机构,鼓励、引导、组织乡贤参与村级治理,服务百姓。在七郎村的乡贤活动室内,摆着一张特殊的长桌,这是为乡贤搭建的议事协调平台,村民可以在乡贤的带领下参与村级事务,村委做好指导监督、双向沟通等工作。自乡贤议事协调机制设置以来,相继解决了七郎组坍塌桥梁修缮、路灯安装、公路硬化等各类民生实事问题。
自太和镇乡贤议事机制成立以来,乡贤引领文明新风的画卷在各村徐徐铺展。太和镇还将继续发挥好文化引领、乡贤垂范的作用,持续推进乡村善治格局走深做实。
责编:李艳菊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